盘腿席地而坐,围成一个圈圈,几个小小孩从书包掏出校服,摊开平放在地上。手握着“我是小小懂事长”评分表的老师专注凝视着,为闯关题“我是折衣服高手”进行评分。
这是在慈济大爱幼教中心的真实场景。2019年2月下旬,大爱幼教中心进行为期三天的 “生活教育闯关日”,让三岁至六岁班(N1-K2)的孩子透过多项闯关题体验良好生活习惯的乐趣。
“一个眼一个扣,我帮它们手拉手,变成一对好朋友。”对于成人而言,扣纽扣再容易不过。可是对于五岁孩子来说,扣纽扣、折衣服这样的动作难免显得笨拙。眼前的孩子不时趴下身子,小小的手慢慢地从纽扣依序系入扣眼,再将衣服对折,再由下往上折。
折衣服、穿鞋子、脱袜子、洗手等动作都是幼教孩子每天会进行的动作。大爱幼教中心园长许毓宝表示,举办“生活教育闯关日”主要是透过轻松好玩的方式评估孩子的自理能力。她补充道,虽然看似“验收”学习成果,实则也是让老师更了解孩子平日自理能力的程度,以检测是否需要改善教导方式。
平日的大班上课模式,老师并不能准确掌握孩子的自理进度。经由这次的活动,老师可以从孩子的表现重新检视教案内容和教学方式,并加以修正。许毓宝表示:“这个活动不只是评估孩子,也让老师评估自己的教学方式,这是双向互动的教学形式。”
“We start with washing palm to palm,between each finger let us rub……”(我们从洗手掌开始,每个指缝之间要擦一擦……)洗手台前,许毓宝一边哼唱儿歌,一边观察洗手盆前洗手的孩子,检查孩子洗手步骤。“正确洗手,细菌快走”是其中一项闯关题,只见孩子站在符合自己高度的洗手台前,拿取肥皂,将手心、手背搓揉,至到冲洗干净为止。
许毓宝分享说:“我们会注重hand hygiene(手部卫生)是因为这是孩子每天会做的事情,就像进来学校的时候要洗手、吃饭前要洗手、打喷嚏后要洗手、上完厕所后要洗手,所以,一开始就要教会孩子怎么洗手。”
负责规划全年生活教育内容的幼教老师欧凤仪认为,个人卫生意识从小就要教导,特别是“洗手”,她发现只要老师稍微没有留意,孩子会敷衍带过。然而,只要养成好习惯,师长不用过多督促,孩子自然而然理解洗手对自己而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。
幼儿在生活能力上的建立需要循序渐进,逐步引导,从基本到进阶,老师因应每个年龄层的孩子设计不一样的闯关题(生活礼仪项目),例如N1(三岁班) 是“微微笑,打招呼”、“小手帕,妙用多”和“正确洗手,细菌快走”;K2(六岁班)是“小小兵,排队啰!”、“折衣服高手”等,旨在符合幼儿年龄和学习能力。
就如洗手步骤也因应孩子的个别学习能力、年龄以及吸收能力而订定步骤。许毓宝说:“N1(三岁班)的孩子只要能够开水龙头,拿肥皂,搓泡泡,把肥皂洗掉就好了;四岁的孩子则能够跟着完整步骤去洗手。”
有句静思语说:“让父母安心的孩子最有福”,生活习惯与自理能力的培养,不仅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、打理自己,还有照顾别人的能力。不仅与同学的互动过程中学习体谅和互助,也进一步让父母不用操心。
然而,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仰赖一天的活动就能奏效。欧凤仪认为要提高孩子生活自理能力,除了学校生活课程的规划与课堂上的日常训练,家长的配合也很重要,“只要给孩子机会以及每天的练习与叮咛,他们是真的可以生活自理的。”她期许家长放手让孩子尝试,增加锻炼的机会,只要生活教育意识从学校延伸到家里,藉由家庭教育的相辅相成,将使学习发挥更大的成效。